欢迎来到宜宾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网站
  
科技项目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项目

宜宾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科研成果

ADD Time:2015-11-07   Viewed:907

序号

成果(专著)名称

获奖(或出版)情况

备注

1

黑翅土白蚁危害小麦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1982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四等

主持独立完成

2

散白蚁生态学研究

1987年获宜宾地区科学大会奖

主持独立完成

3

《中国白蚁生物学及防治》

1998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在重庆市获成果登记

参与合作完成

4

大规模园林、林地白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07年获宜宾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宜宾市科技成果登记

主持独立完成

5

宜宾市白蚁种类调查研究及利用

2013年获宜宾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及宜宾市科技成果登记

主持独立完成

6

屏障中药物残留降解性和生物有效性试验

顺利完成(2006-2012年)

参与合作完成

7

环保型城市散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

项目已顺利完成,获得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及宜宾市科技成果登记

独立开展

8

宜宾市古建筑白蚁危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012年宜宾市第二批重点科技项目,在建中……

独立开展

9

攀枝花市白蚁种类及其分布调查研究

2012年攀枝花市重点科技项目,在建中……

参与合作完成

10

 

 

1黑翅土白蚁危害小麦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在四川盆地南缘的山区、半山区,相继发现黑翅土白蚁危害小麦。据长宁县桃坪公社统计,受害严重,造成严重减产。小麦苗期被白蚁危害后,叶片发黄枯萎,抽穗、扬花以后,被害植株叶片枯黄,穗粒霉烂,白蚁多从根部咬断或将根系吃光。白蚁在麦田危害有三种外漏迹象:用泥套包住根茎部;植株附近有泥条;麦窝周围有时可见松软土堆,拔起植株,有大量白蚁聚集在根部。

1978年至1982年,在长宁县洮坪公社对麦田白蚁危害规律做了定期、定点、系统的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若干小区的防治试验,继后,又将中心试验地扩大到50亩,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该项目研究于1982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奖四等奖。

2散白蚁生态学研究

该项目研究于1987年获宜宾地区科学大会奖

 

3《中国白蚁生物学及防治》(专著)

我所参与《中国白蚁生物学及防治》(专著)的编写,该著作分别从概论、白蚁生物学、白蚁防治学三个方向系统、详细阐述了白蚁学到相关内容,并结合了大量实际工作经验,非常实用。该著作还获得夏凯龄教授、高道蓉高级工程师、平正明研究员等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并为该著作写序。

该著作于1998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在重庆市获成果登记

4大规模园林、林地白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对宜宾市翠屏公园2900多亩园林白蚁进行了防治。采用综合防治技术,经过三年的连续治理,白蚁危害上树率从防治前的平均52%下降到了5%以下。采用自行研制袋式毒饵投放和氟虫胺防治效果良好。白蚁危害发生规律有两个危害高峰期,第一个高峰从2月下旬开始,4月下旬形成高峰,第二个高峰从9月上旬开始,到年底结束。

20022004年,宜宾市白蚁防治研究所与宜宾市翠屏公园对翠屏公园内的园林、林地白蚁危害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于2004年通过专家组评审。由宜宾市白蚁防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大规模园林、林地白蚁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已于2006年获宜宾市科技成果登记,并于2007被评为宜宾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且该项目的技术报告——“翠屏公园园林白蚁防治技术报告”也已发表于《白蚁防治》2004年第5期。

 

5、宜宾市白蚁种类调查研究及利用

  该项目于2008年在宜宾市科技局正式立项,被列为宜宾市2008年第一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之一,历时4年,于2011年圆满完成项目研究各项工作,并于20122月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暨成果鉴定。该项目首次对宜宾市白蚁种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在调查中运用了GPS新技术;采集并鉴定了1263组标本,确定了宜宾市白蚁种类有31024种,发现了2个白蚁新种——屏山新白蚁Neotermes pingshanensis sp.nov和宜宾近扭白蚁Pericapritermes yibinensis sp.nov6个四川省白蚁分布新纪录种,16个宜宾市白蚁分布新纪录种,建立了宜宾市白蚁标本库。该项目有针对性地划分了宜宾白蚁生境分区,制定出了适合宜宾市气候环境的白蚁防治技术策略,建议进一步完善宜宾市白蚁标本库,加大对宜宾市白蚁防治技术策略的推广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全市白蚁防治工作。该项目的圆满完成,使宜宾市白蚁防治科研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市白蚁防治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科学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项目研究于2013年获宜宾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及宜宾市科技成果登记。

6、屏障中药物残留降解性和生物有效性试验

该项目为中国物协白蚁防治专业委员会主持开展的《房屋白蚁预防土壤化学屏障质量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的一个子项目,由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项目研究,我所为全国参与该项目的12个单位之一,参与了项目研究的大部分工作。

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已形成详实的结题报告。

 

7环保型城市散白蚁监测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推广

对宜宾市城市房屋建筑和园林绿化地白蚁种类及危害进行调查,结合本市历年白蚁资料,全面采集本市城区白蚁及其危害信息,掌握城区白蚁种类、分布现状、危害程度、蚁害发生历史及被危害对象的相关情况,建立宜宾市城区白蚁信息数据库。该项目调查了宜宾市白蚁种类,基本掌握了宜宾市城区白蚁及其危害基础信息数据,针对城市散白蚁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白蚁监测控制装置,选出了较为理想的诱集材料,在多个白蚁危害现场进行试验,能迅速聚集白蚁,经大面积实际推广应用,白蚁防治效果明显,应用新型环保白蚁监测控制装置,成本低廉,能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已获得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及宜宾市科技成果登记。

8宜宾市古建筑白蚁危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宜宾市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的支撑源于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而宜宾作为近2200建城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遗产,尤为宋、明、清,其中宜宾市的古建筑如夕佳山民居、真武山庙群等,其建筑风格远近文明。由于古建筑具有时间悠久、木构件多、周围生态环境优越等特点,加之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气候湿润,白蚁种类繁多,这些都为白蚁的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宜宾的古建筑一直遭受白蚁危害或者存在着遭受白蚁危害的潜在隐患,甚至出现过白蚁严重损害古建筑的事件(如真武山庙群古建筑),如不重视白蚁危害问题,白蚁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对建筑木构件的危害破坏很难使人觉察,一旦被白蚁入侵危害,造成的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该项目对全市市级及以上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白蚁危害调查,掌握每幢古建筑的白蚁危害情况,建立宜宾市古建筑白蚁危害档案资料。同时绘制每幢古建筑的白蚁危害分布图,并详加注明,以便今后进行白蚁治理时能很快找到白蚁危害点在调查过程中尽量采集白蚁标本并进行鉴定,并对白蚁标本采集点进行GPS准确定位,准确记录每组标本采集点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等数据,确定危害古建筑的白蚁种类及优势种类。选择白蚁危害较为典型的古建筑35处,采用综合白蚁防治技术进行白蚁防治试验,详细采集相关数据,获得详实试验结论。针对调查情况及优势白蚁种类,因地制宜,制订科学可行的白蚁防治技术策略,为古建筑白蚁防治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目前该项目处于在建中,已完成大部分文物古建筑白蚁危害调查工作。

 

9、攀枝花市白蚁种类及其分布调查研究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中国西南川滇交界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候属南亚热带基带的立体气候,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具有夏季长、温度日变化大,四季不分明,全年分干、雨两季,干季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雨季降雨集中,日照多,湿度较大,太阳辐射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攀枝花植被丰富,森林覆盖植被茂密,为白蚁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综上所述,攀枝花市的地理、气候、植被三大要素构成了攀枝花特有的自然条件,这种自然条件完全符合白蚁的生存。2013-2015年,我所与攀枝花市房管局合作,对攀枝花市辖区内的60个乡镇(街道)进行了系统的白蚁种类及其分布调查,共计采集白蚁标本530号,对标本进行科学鉴定,结合文献资料,确定攀枝花市白蚁种类有2827种。在白蚁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分析各种白蚁在攀枝花市的分布现状及区系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地理生态环境的白蚁种类组成。明确攀枝花市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的白蚁种类及优势种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建立攀枝花市白蚁标本库。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全部研究工作,等待项目验收。


邮箱: 网站备案号:蜀ICP备00000000号